近年來,寶冶鋼構、長江精工、東南網架等一批具有規模的鋼結構企業在承建國內重大鋼結構建筑的同時,憑借企業在鋼結構領域的實力,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為鋼結構行業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隨著我國鋼材進出口格局的變化,鋼材的進口量逐年下降,出口量不斷遞增,由過去的凈進口國變成凈出口國。然而,隨之而來的鋼材出口貿易的國際摩擦日趨增多。如何應對來自國外對我國的反傾銷訴訟,鋼材流通業人士指出,加大鋼材的加工貿易力度,將鋼結構件打入國際市場,是一條既擴大鋼材出口,又能有效防止國外反傾銷,還可以提高鋼材出口附加值的一舉多得的好事。
據了解,用工、槽、H型鋼以及板材、鋼管等制作而成的各類鋼結構件在國外很有市場,發展潛力很大。鋼結構件所消耗的鋼材數量十分巨大,據不完全統計,年消費量至少在數千萬噸。而將鋼材經過深度加工,變成鋼結構件,提供給終端用戶,這在國際市場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經營模式。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鋼結構產業經過20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到消化吸收,已積累了大量經驗,具有制造各類鋼結構的技術、工藝,并擁有一批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然而,目前我國鋼結構件的出口量還不多,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還不高,這與我國鋼結構制造大國的地位不相匹配。
加強與外商的合作,特別是與歐美先進國家廠商的合作,打開海外鋼結構件制作安裝市場,對我國鋼結構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鋼結構企業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從資金、人才、體制和機制等各個方面強化科技攻關,開發具有國內外領先水平的鋼結構制作安裝新工藝、新技術。而科企合作,涉足鋼結構設計、制作、安裝的大專院校、設計院所與企業聯手攻關,則是發揮各自特長,投入少、見效快的捷徑。鋼結構行業的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要加強引導,制訂傾斜政策,扶持鋼結構企業走出國門、開拓海外市場。在各方面的努力下,相信我國建筑鋼結構企業走出國門的前景將會更加廣闊。